ABA Q&A [1] 行為治療只係針對改善行為?
- Crystal Wong
- 2022年11月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2年11月21日

🚨最常見係希望行為治療可以處理小朋友發脾氣,暴力行為,自閉症嘅自我刺激行為,等等。
不過行為治療唔係單單叫小朋友唔好叫,唔準發脾氣變做木頭人,而係按行為嘅原因同功能,教授佢可以取代嘅方法。
開始訓練之前,行為分析師會做兩個評估:
🧐 行為功能評估;搵出問題行為嘅前因後果,按結果對症下藥做出改善行為方案。
🤓 能力評估:透過標準能力評估工具,測試出孩子不同範疇嘅水平,例如語言,認知,社交,自理能力等,再制定個別需要訓練嘅項目。
~~~~~
行為分析師再會觀察及測試,究竟佢做唔到一個題目,係行為問題定係能力問題?
🤪 行為問題:識做不過唔想做
🥺 能力問題:有心做都唔識做
同時能力問題都會誘發行為問題,例如功課根本唔識做,覺得困難又壓力大唔想做,就會使用問題行為去逃避,發脾氣走開對抗唔要做功課。
🔬如果係能力問題,就會分析原因,使用分拆教學法 “Task Analysis“,按能力逐步耐心咁教,做到能夠獨自完成。同時亦會按唔同嘅項目需要,配對不同嘅教學法。例如:自發性語言使用 “Natural Environmental Training”, 認知項目使用 “Discrete Trial Teaching”,自理項目使用 “Chaining”, 邏輯推理項目使用 “Relational frame theory”,等等,按個人需要而定。
🎯再配合個人化嘅獎勵同時間表 “Reinforcer & Reinforcement Schedule”,去加強不同知識,鼓勵良好行為。
👋 最後仲要配合如何減少協助 “Fading”,應用技巧 “Generalization”,如何長久哋保持技巧 “Maintainence”,不同嘅後期工作,令到喺再冇治療嘅情況下,小朋友都能夠自然發揮。
🎖終極目標係將來能夠獨立自主,過有意義嘅生活。
~~~~~
✴️ 總結:確實好複雜,好難一次過解釋清楚,唔係單單叫小朋友坐定聽話就係行為治療。課堂中會按孩子嘅需要,同埋家長對子女嘅長遠目標,應用ABA嘅不同教學法, 教授不同範疇嘅知識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