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如果小朋友係咁自言自語,點樣帶佢返黎做嘢?」🎶

  • 作家相片: Crystal Wong
    Crystal Wong
  • 2022年9月23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2年11月21日










第三階段:

「小朋友自己坐喺度Zoom !盡力回應老師,就算答錯都唔緊要,有上堂聽書就好。家長自己可以坐喺旁邊WFH ,只係做後勤IT 及物資管理 ,有需要時才幫手。」🤩


最終目標:退居幕後 🛋

如果小朋友喺上一個階段嘅互動表現理想,課堂內容亦大致能夠掌握,家長係時候慢慢減退參與,延長小朋友獨立專注力。最好就係能夠參與一大班同學仔嘅Zoom ,自己完成一堂。🎓


~~~~


⏰ 全班Zoom 相比單對單,老師對我哋小朋友發問機會較少,聽書時間較長,當老師專注唔再係放喺佢一個人身上,而小朋友參與課堂嘅「密度」偏低,需要回應嘅次數越少,空閒時間就越長,需要維持專注就越難,小朋友就會容易分心,自閉症小朋友更會有機會進入自我刺激行為自娛。


✈️ 能夠有基本自我控制能力嘅小朋友,家長可以keep 住使用第二階段「保持專注」嘅方法提示要安靜,畢竟現實上堂都應該要安靜留心聽書。但請緊記額外嘅、唔自然嘅提示,例如圖卡同儲貼紙等方法。當小朋友能夠自我控制後,就需要逐步減退,因為現實生活中未必有一樣嘅提示硬件。

舉例其中幾種代幣制度 (儲貼紙)減退方法:增加得到貼紙嘅條件及難度、要求更長嘅自我控制時間。改獎俾貼紙嘅模式: 由卡通人物魔術貼,進化成一個圓形入面tick 一tick 。圖片都可以減退,越來越低調唔顯眼。


⚠️ 所有協助提示都需要預先設定好減退計劃,唔需要用盡量唔好開始用,避免做成太過依賴額外協助,令小朋友未能學會獨立。


💭 但係如果小朋友開始進入自我刺激行為,可以用定時方法,每隔少少時間使用簡單問題,引導小朋友專注於老師上。例如: 睇吓老師拎乜嘢出來?頭先老師講乜嘢?你都跟住做?一開始頻率比較密,維持較強互動,當開始平靜落嚟之後,見到小朋友開始將專注力回到老師身上,可以開始慢慢減少,回復到影子嘅身份。


~~~~~


🛠 I .T. 技術問題,網絡延誤誘發行為問題:

等。。。 同樣地又係待機狀態,容易再次進入自我刺激行為自娛。呢個情況家長可以採取更主動嘅介入,主動傾吓偈,玩一陣,主要內容圍繞返老師做緊嘅題才,令小朋友維持喺Zoom 課堂嘅狀態。


⏳ 回神過來之後可以一邊引導小朋友,一邊陪佢練習等一等,係一個好時機練習等待,提示要「等一等」之後,每隔一段短時間( 幾十秒到1分鐘左右不等), 稱讚小朋友有耐心等候,中途亦輕輕拍一拍小朋友膊頭及小手,掃掃背脊,讚賞佢仍然坐好一齊等一等。直至老師示意課堂再繼續為止。


~~~~~


🏫 能力問題:

由單對單過渡到小組學習,就算現實世界中都需要額外加強小組技巧及社交認知。其中可能會出現於Zoom 課堂嘅包括:


👩‍🏫 小組技巧:老師冇指名道姓,幾時先要答問題?例如小朋友明唔明白老師講「所有小朋友一齊。。大家一齊。。。」而佢自己都係其中之一?

觀察能力:有時老師冇明確問題,但係其他同學會一齊回應?小朋友又識唔識得跟風?


👉 Zoom 途中:呢一類型嘅難題都需要適當時候主動協助,可以同樣使用動作手勢 (拍一拍小朋友,指一指螢幕),提示「回答嘅時機」,指一指其他小朋友提示要跟大家一齊做。但更多嘅係需要課後練習 ,家長跟開上Zoom, 會比較熟悉老師嘅提問模式,下課後多用關鍵字眼,一家人一齊玩,多練習回應。或者帶回單對單訓練拆細練習理解。


🎁 到最後最後,小朋友同大朋友辛苦上完堂,大家都值得獎勵!請互相獎勵對方,開開心心親子時間玩一陣,或者一齊食吓嘢,休息一下吧 !


~~~~~


🔎 畢竟以上參考個別例子,每個小朋友不盡相同,現實情況又更加複雜,或者會問「小朋友連坐都未坐得定,咁點算呀?」

ABA 行為分析治療特點就係 individualized 個人化,尊重每位自閉症小朋友嘅特質,希望呢一系列文章,帶俾各位多角度分析,唔係一個方法跟住做,按照你小朋友現況去制定提示策略吧。 😄


和你一齊抗疫,一齊加油!✊


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